页面

2006年2月4日星期六

长安城里的薛嵩

文/ 苏苏铁木

长安城是一座大的不得了的城市,周围围着灰色的砖墙,墙上有一些圆顶的城门洞,经常有一群群灰色的驴驮着粮食和柴草走进城里来。

——王小波《万寿寺》

gongzhu

如你所知,薛嵩在没有去湘西红土坡做节度使以前曾住在长安城里。正经职业是更夫,兼职自由撰稿人。

那个时候,薛嵩二十郎当岁。身材修长,健壮,面皮白净。对生活充满了信心。远不是去了湘西以后在亚热带丛林里几近赤身扛把铁枪黑皮糙面胡须怒张眼睛半睁半闭老想抢个苗族女子为妻的样子。而当年的薛嵩完全是另外一种神态。人既清高又婉约,并且对工作尽心尽职。

长安城地处我国西北部。现在一说起西北地区大家都想到那里是不毛之地,一会儿下酸雨,一会儿沙尘暴。可当时的长安城气温不热不冷,景色怡人,很有点江南 的味道。由于地处黄土高原,有高远空旷之美。夜间的天空尤其漂亮,天空泛着鱼的肚皮的白,星星亮如水晶,天上飘着些微云,呈瓦片状层层排开。薛嵩在这样的 夜空下行走的时候经常诗兴大发。吟完诗后,薛嵩就打两下梆子,敲两下铜锣,告诉人们已是二更时分。

薛嵩在街上打过一通之后就回到 自己的更房里。按说二更到三更有两个时辰,这段时间薛嵩完全可以上床稍事休息一下。可是薛嵩对工作怀有高度的热情,就看书待更。薛嵩拿出白天从戴着尖斗笠 穿筒裙小步走路的高丽人那里买的来推理小说来看。这种小说很吊人胃口同时也很消耗时间。刚开始看的时候,薛嵩很是兴奋,后来这种书读得多了,薛嵩总认为作 者的设置差强人意。就开始按自己的戏路动手来写。不久以后,人们就知道长安城里出了个会写小说的薛嵩。

白天的薛嵩在长安城各个坊 间昂首挺胸的样子很像个白领。许多达官贵人家的小姐在薛嵩经过的时候,就会从自家的墙头上探出半个身来,有胆大的女子还会向他吹口哨。有的丫头讨了小姐的 命令,从门里跳将出来。先是在薛嵩屁股上狠狠地扭一把,待薛嵩回头时,就把准备好的情书和自己的一双手,闭着眼睛直直地伸到薛嵩怀里去。薛嵩往往很惊讶地 叫一声:哇,好凉。

众所周知,当时长安是国际化的大都市。有来自世界 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开放程度相当高,并且提倡女权。比如,现在女子把手伸进薛嵩怀里,只要女子愿意,薛嵩不得自行推开对方。

薛嵩在送话本给茶厮、酒坊、妓院艺人的路上老给众家姑娘暖手,这件事情很让他郁闷。后来薛嵩还是从高丽人那里得到启发,发明了一种新式斗笠。斗笠四周垂 下白色的布幔。因为长安城里的青年有跟风的倾向,一时间各家的公子都头戴斗笠,白纱遮面。这样薛嵩在走路的时候就颇为大胆了。

薛 嵩并不是不谙男女之事。而是没有闲暇时间。如前所述,薛嵩晚上要值 4个小时的夜班,白天还要忙着给各家说书人写稿子。整天满脑子都是奇思妙想,想停也停不下来。当然写唐传奇是件很累人的事情。薛嵩就给自己打造了一把重 30多斤的大铁枪,清晨或日暮时分,就在苍穹之下的长安城城墙的阴影里耍上一耍。在耍过之后,薛嵩就收拾停当戴上斗笠拿着写好的话本到说书人那里去。

长安城里的说书人通常是这样的打扮:头戴虎头帽子,手拿折扇,穿着立领的长衫,板凳摞板凳很孤立地坐在最高处,一边吐沫四溅,一边担心听书的人会在什么 时间要踹下面的凳子。但自从接了薛嵩的故事以后,拆台被摔的事情几乎不再发生。所以说书人在开讲之前总要把薛嵩给夸上一夸。说书人一般都学问不大,只会照 本宣科,死记硬背。不过还是身体力行为薛嵩做诗一首——《春晓园离别薛嵩》。诗云:少小离家去长安,只因公子好诗篇。有幸识得公子面,才知公子赛潘安。这 首诗是以女子口吻来写的,说薛嵩才色双兼。

当说书人表扬薛嵩的时候,薛嵩就到了。薛嵩在人群中细着嗓子“喂”过一声之后就把话本 扔了上去。说书人在上面接住了,张开来很仔细地看了落款,验明正身,然后就劈里啪啦掷下钱来。薛嵩捡起来袖在手里。找一僻静处要了壶茶,自己听自己的书, 比别人做诗夸自己还要舒服。这个时候的薛嵩就有点自负。

薛嵩听完书往回走的时候,路上发生了点意外。

经过宣阳坊的时候,薛嵩看到一个绝色女子,正因为绝色薛嵩不免透过纱罩多看了两眼。薛嵩正琢磨这个女子好像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就看到女子身后出现两个莽汉子。一人捂住女子的眼睛,一人用剪刀飞快地剪断女子手里的绳子,把女子手里的宠物猪拎走了。